国产精品第1页在线观看,在线免费欧美anal-ese视频网站,欧美色图综合视频在线,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污

兵團政務網 無障礙瀏覽

關于新疆中和泰環保技術公司年處理10萬噸油基巖屑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發布時間:2025年03月12日 信息來源:兵團生態環境局 編輯: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
【字體: 打印本頁
作者: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

新疆中和泰環保技術公司

你公司《〈新疆中和泰環保技術公司年處理10萬噸油基巖屑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申請書》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該項目位于第六師紅旗農場集中工業用地,新建油基巖屑資源化利用裝置9套,年處理油基巖屑(含油污泥)10萬噸。其中一期工程建設8套序批式熱脫附裝置,年處理油基巖屑(含油污泥)5.5萬噸,二期工程建設1套連續式熱脫附裝置,年處理油基巖屑(含油污泥)4.5萬噸。配套建設危險廢物暫存間、灰渣轉運庫、污水處理站、事故水池等公用、輔助、儲運和環保工程。工程總投資11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532萬元,占總投資的23.02%。

二、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兵團及第六師五家渠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項目實施后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須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并實施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和環境監控計劃,建立及時有效的應急響應與聯動機制。綜合考慮,我局原則同意你公司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規模、工藝、地點和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三、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嚴格落實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熱脫附裝置均燃用天然氣,并配備低氮燃燒器。序批式熱脫附裝置燃燒廢氣采用“急冷降溫+布袋除塵+兩級水噴淋”工藝處理,停爐降溫尾氣采用“旋風除塵+布袋除塵+兩級水噴淋”工藝處理,處理后廢氣經混合采用“風冷+兩級堿噴淋+除霧”工藝處理,通過20米高排氣筒排放;連續式熱脫附裝置燃燒廢氣采用“急冷降溫+堿噴淋”工藝處理后經20米高排氣筒排放;儲罐呼吸廢氣、污水處理站廢氣經負壓收集,采用“堿噴淋+除霧+二級活性炭吸附”工藝處理后經20米高排氣筒排放;油基巖屑儲存車間廢氣、危險廢物暫存間廢氣經負壓收集,采用“二級堿噴淋+除霧+活性炭吸附”工藝處理后經20米高排氣筒排放。以上廢氣污染物排放執行《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中表3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一期工程灰渣輸送除塵系統采用“集氣罩+旋風除塵+布袋除塵”工藝,二期工程灰渣輸送除塵系統采用“集氣罩+布袋除塵”工藝,處理后廢氣經20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污染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中表2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燃氣熱水鍋爐配低氮燃燒器,燃燒廢氣經8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污染物排放執行《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中表2新建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

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治理措施控制無組織排放,產塵點按照“應收盡收”原則合理配置廢氣收集設施,優化收集風量。污水處理站、灰渣轉運庫、油基巖屑儲存車間、危險廢物暫存間均采取封閉措施;儲罐采用固定頂罐,設置低泄漏呼吸閥;回收油采用底部裝載方式,密閉管道輸送;熱脫附固渣(還原土)采用密閉式輸送機輸送至灰渣轉運庫,出渣前采用注水泵噴水抑塵;進出廠區運輸車輛加蓋篷布,并定期沖洗車輪。廠界無組織排放執行《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表5企業邊界大氣污染物濃度限值《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中表1惡臭污染物廠界標準值;廠內無組織排放執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表A.1相應限值。

項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分別不得超過5.422噸/年、5.429噸/年、0.918噸/年和7.818噸/年。

(二)落實清潔運輸管理要求。原料、物料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優先采用新能源)的罐車、防滲廂式貨車運輸進廠;廠內非道路移動機械優先采用新能源,無對應產品的滿足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嚴格按照《重點行業移動源監管與核查技術指南》要求,建設覆蓋所有運輸車輛進出企業廠區出入口的門禁及視頻監控系統,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規范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出廠及廠內運輸車輛基本信息電子臺賬,實施信息自動記錄,實時保存、更新和上傳。

(三)嚴格落實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分質回用”原則建設供排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含油廢水、精制沉降廢水、廢氣處理裝置排水、化驗室廢水、地面及設備沖洗廢水、循環冷卻排污水、鍋爐排污水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生活污水經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調節池處理。污水處理站出水水質達到《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表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24)表1相應限值要求后,回用于廢氣處理裝置噴淋補水、沖洗用水補水、循環冷卻系統補水和灰渣加濕抑塵用水。

(四)落實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頭防控、分區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原則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地下水污染源防滲技術指南(試行)》要求,落實分區防滲和監控措施,對熱脫附生產車間、油基巖屑儲存車間、灰渣轉運庫、儲罐區、危化品倉庫、事故水池、雨水收集系統、初期雨水池、循環水池、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站、地磅、危險廢物暫存間等區域進行重點防滲。加強防滲設施的日常維護,對出現損壞的防滲設施應及時修復和加固,確保防滲設施牢固安全。

加強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建立完善的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制度。根據污染源分布和地下水徑流方向,合理設置監控井和土壤監測點,確保及時發現廠區滲漏情況并采取補救措施,減少對土壤和地下水的不利環境影響。

(五)強化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加強危險品儲運和使用管理,按規范設置報警、緊急切斷及緊急停車系統。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強化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的環境保護措施,建立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有效防范突發環境事件。裝置設施間保持足夠防火間距和安全衛生防護距離;罐區周圍合理設置圍堰,并設置有毒有害易燃氣體監控報警系統;裝卸車區、回收油罐組、油基巖屑儲存車間等四周設置截水溝、導流溝。建立事故水環境應急三級防控體系,廠區設置足夠容積的事故水池和初期雨水池,收集的事故水及初期雨水送廠區污水處理站妥善處理。

按規定開展粉塵治理、污水處理等環保設備設施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責任措施。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定期開展環境風險應急培訓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有效防控環境風險。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減輕或消除對大氣、土壤、地下水環境的污染。

(六)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處理和處置,確保不造成二次污染。篩分雜物、污水處理站污泥、廢活性炭、廢油沾染物、廢潤滑油、廢鉛蓄電池、化驗室廢液等危險廢物交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處置。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23)建設和管理危險廢物貯存間和油基巖屑儲存車間。

做好熱脫附固渣(還原土)的檢測,確保符合《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含油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術要求》(SY/T 7301-2016)、《油氣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3998-2017)和《油氣田鉆井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 3997-2017)后,用于油氣開采內部道路鋪設、井場鋪墊、固廢場封場覆土。廢包裝材料、廢離子交換樹脂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定期交由資源回收公司綜合利用。

(七)嚴格落實聲環境保護措施。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采取消聲、隔聲、減振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加強廠區內固定設備、運輸工具、貨物裝卸等噪聲源管理,確保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中3類標準。

(八)嚴格落實各項污染源和生態環境監測計劃。建立污染源臺賬制度,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相關技術指南要求開展自行監測,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定期向公眾公布污染物排放監測結果。

按照《關于做好重點單位自動監控安裝聯網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執法函〔2021〕484號)規定,在熱脫附燃燒廢氣排放口安裝廢氣排放連續在線監測系統,廢氣連續監測現場端系統中一次儀表數據不允許經工控機處理后再發送至數采儀,須直接采集傳輸至生態環境部門監控平臺。主體設備、儲罐區、危險廢物暫存間、油基巖屑儲存車間等重點環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和視頻監控設施均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并驗收。

(九)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落實防沙治沙措施,防止施工廢水、揚塵、噪聲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

(十)完善企業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加強環境管理。在項目施工和運營過程中,主動發布企業環境保護信息,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渠道,加強宣傳與溝通工作,及時解決公眾反映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保護訴求。

四、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施工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應明確環保條款和責任,認真落實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按規定程序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準后,該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和環境保護措施發生重大變動,且可能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特別是不利環境影響加重)的,應當重新報批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五、在項目發生實際排污行為前,按照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認真梳理并確認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后,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

六、第六師五家渠市生態環境局要履行屬地監管職責,切實承擔事中事后監管主要責任,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環執法〔2021〕70號)要求,加強對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后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送第六師五家渠市生態環境局,按規定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