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局擬對新疆中和泰環保技術公司年處理10萬噸油基巖屑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新疆嘉洲環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廢棄資源回收利用項目2個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2月27日-2025年3月6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通訊地址:烏魯木齊市南湖北路516號南湖明珠大廈北樓14樓。
郵 編:830017
| 項目 | 建設 | 建設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聯系電話 |
1 | 新疆中和泰環保技術公司年處理10萬噸油基巖屑資源化利用建設項目 | 第六師紅旗農場 | 新疆中和泰環保技術公司 | 新疆兵團勘測設計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項目為新建工程,建設油基巖屑資源化利用裝置9套,年處理油基巖屑(含油污泥)10萬噸。其中一期工程建設8套序批式熱脫附裝置及配套設施,年處理油基巖屑(含油污泥)5.5萬噸,二期工程建設1套連續式熱脫附裝置及配套設施,年處理油基巖屑(含油污泥)4.5萬噸。項目總投資11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2532萬元,占總投資的23.02%。 | 主要環境影響及措施:(1)廢氣:①有組織廢氣:序批式熱脫附熱能供應系統燃料使用天然氣,配備低氮燃燒器,序批式熱脫附裝置產生的不凝氣經“堿液噴淋+一級二級水阻閥+管道阻火器”處理后與天然氣混合燃燒,燃燒廢氣經“急冷降溫+布袋除塵+兩級水噴淋”處理工藝處理;停爐降溫尾氣為間歇式排放,采用“旋風除塵+布袋除塵+兩級水噴淋”處理工藝處理,經處理后的燃燒廢氣、停爐尾氣混合送入“風冷+兩級堿噴淋+除霧”處理工藝處理后,由1根20米高的排氣筒排放。連續式熱脫附熱能供應系統燃料使用天然氣,配備低氮燃燒器,連續式熱脫附裝置產生的不凝氣與天然氣混合燃燒,燃燒廢氣經“急冷降溫+堿噴淋”處理工藝處理后,由1根20米高的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污水處理站設置在封閉廠房內,廢氣經負壓收集,采用“堿噴淋+除霧+二級活性炭吸附”處理工藝處理后,由1根20米高的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儲罐設置低泄漏呼吸閥,廢氣經負壓收集送入污水處理站廢氣處理系統處理。項目建設全封閉灰渣轉運庫1座,設置2套灰渣輸送除塵系統,序批式熱脫附固渣(還原土)由密閉式刮板輸送機、斗式提升機輸送至灰渣轉運庫密閉打包稱重系統,打包過程在密閉打包室中進行,打包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經“集氣罩+旋風除塵+布袋除塵”處理工藝處理;連續式熱脫附固渣(還原土)由板鏈輸送機輸送至干渣打包罐中,打包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經“集氣罩+布袋除塵”處理工藝處理,上述廢氣共由1根20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顆粒物排放濃度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限值要求。廠房內設置1座封閉式油基巖屑儲存車間,車間頂部及預處理系統(篩分裝置)頂部設置負壓抽風系統,廢氣經收集采用“二級堿噴淋+除霧+活性炭吸附”處理工藝處理后,由1根20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廠區設置1座封閉式危險廢物暫存間,廢氣經負壓收集送入油基巖屑儲存車間廢氣處理系統處理。項目一期工程新建1臺0.83兆瓦的燃氣熱水鍋爐,燃料使用天然氣,設置低氮燃燒器,燃燒廢氣經1根8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小于《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限值要求。②無組織廢氣:生產過程中加強環境管理,定期對各生產設備和環保設施進行排查,確保穩定正常運行;加強密封管理,選用國內先進、密閉性較好的泵類、閥門,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中的跑、冒、滴、漏。按照《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的相關要求對設備與管線組件的密封點進行VOCs泄漏檢測與修復。泄漏檢測應建立臺賬,記錄檢測時間、檢測儀器讀數、修復時間、采取的修復措施、修復后檢測儀器讀數等。臺賬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污水處理站、灰渣轉運庫、油基巖屑儲存車間、危險廢物暫存間均為封閉廠房。儲罐區采用固定頂罐,密封良好,液態VOCs物料采用底部裝載方式,密閉管道輸送,加強油罐附屬設備的維修,保持油罐的嚴密性;合理進行油品調度,盡可能降低油罐留空高度;改進油罐的收發操作,在條件允許時,盡可能減少油品周轉次數,適時收發油品。熱脫附固渣(還原土)出渣前進行抑塵、降溫,盡可能減少顆粒物產生。排渣由密閉式輸送機輸送至灰渣轉運庫打包或暫存。除塵裝置捕集的顆粒物進入熱脫附固渣(還原土)中。合理安排物料的轉運周期,進出廠區運輸車輛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按指定路段行駛,并加蓋篷布,定期沖洗車輛輪胎。采取以上措施后,廠界非甲烷總烴、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濃度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氨、硫化氫、臭氣濃度《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要求;廠內非甲烷總烴無組織排放濃度滿足《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要求。(2)廢水:廠區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分質回用”的原則,建設一座處理規模為150立方米/天的污水處理站,采用“格柵+廢水收集池+隔油+破乳+混凝沉淀+氣浮+Fenton氧化系統+調節+水解酸化+兩級A/O+MBR超濾+石英砂/活性炭過濾”處理工藝。含油廢水、精制沉降廢水、廢氣處理裝置排水、化驗室廢水、地面及設備沖洗廢水、循環冷卻排污水、鍋爐排污水送入污水處理站處理;生活污水經廠區新建的一座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調節池繼續處理。處理后的出水水質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同時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24)要求后回用于廢氣處理裝置噴淋補水、沖洗用水補水、循環冷卻系統補水和灰渣加濕抑塵用水等。(3)噪聲:選擇先進可靠的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安裝減振墊、用彈性連接代替設備與地面剛性連接、在噪聲源強較大的設備處設置圍護等措施;定期維護設備,確保設備運行狀態良好;廠區種植綠化隔離帶。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后,廠界噪聲排放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要求。(4)固體廢物:①危險廢物:廠區設置1座51.93平方米的危險廢物暫存間,各類危險廢物分類分區暫存于危險廢物暫存間內,暫存期不超過1個月,定期委托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②一般固體廢物:廠區設置1座72平方米的一般固體廢物暫存間,廢包裝材料、廢離子交換樹脂暫存于一般固體廢物暫存間內,定期交由資源回收公司回收綜合利用。③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紅旗農場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運距8公里。④其他固體廢物:熱脫附固渣(還原土)經檢測,符合《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含油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術要求》(SY/T7301-2016)、《油氣田鉆井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3997-2017)、《油氣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要求》(DB65/T3998-2017)、《油氣田含油污泥及鉆井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規范》(DB65/T3999-2017)和《關于含油污泥處置有關事宜的通知》(新環辦發〔2018〕20號)要求,同時含油率、六價鉻、砷檢測值滿足《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要求后作為可利用資源,回用于油氣開采生產作業區內部道路鋪設、井場鋪墊、固廢場封場覆土。(5)環境風險: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須具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危險廢物運輸許可證;運輸容器由定點單位生產,經檢測、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運輸車輛配備足夠的堵漏、滅火等事故應急器材。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須符合《危險廢物收集 貯存 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的相關要求,危險廢物暫存間須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中的相關要求規范設置。建設單位須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規范化的危險廢物臺賬制度,嚴格落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和轉移聯單制度。項目危險廢物運輸工作全部外委具有危險廢物運輸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其轉移車輛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并保存相關影像資料。項目廠區平面布置嚴格按照《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50187-2012)等規范要求進行,裝置設施之間保持足夠防火間距和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建立環境風險事故三級防控措施,一級防控措施將污染物控制在圍堰,二級防控措施將污染物控制在事故水池,三級防控措施將污染物控制在廠內污水處理站。儲罐區須嚴格按照《儲罐區防火堤設計規范》(GB50351-2014)中相關要求建設,儲罐設置在通風處,定期檢查儲罐呼吸閥,罐區設置有毒有害易燃氣體監控報警系統,及時監控和防范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罐區周圍設置高度不低于1.2米的圍堰,圍堰內地面進行重點防滲,并設置物料收集設施和備用儲罐,防止污染雨水和事故廢水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裝卸車區、回收油罐組、油基巖屑儲存車間等四周設置截水溝、導流溝,并與1座800立方米的事故水池連通,事故水池設置高液位預警系統。事故解除后,事故廢水排入廠區污水處理站妥善處理。廠區設置2座500立方米的消防水罐并配套消防泵、消防水管,設置1座80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池,初期雨水經初期雨水池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妥善處理。(6)溫室氣體排放:根據工藝生產的需要,按照工藝流向布置設備,物料順行,合理分配運輸量,減少折返、迂回以及貨物的重復裝卸和倒運,減少廠內運輸貨物周轉量,縮短運輸距離。項目采用成熟工藝,提高天然氣、電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項目遵循清潔生產理念,購入效率高、能耗少、成本低的先進設備,減少生產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及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項目建成運營后,盡可能安排集中連續生產,杜絕大功率設備頻繁啟動,必要時安裝軟啟動裝置,減少設備啟停對電網的影響。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和報告內部管理制度,包括明確負責部門及其職責、具體工作要求、數據管理程序、工作時間節點等。定期對監測設施進行維護管理,并記錄存檔。建立溫室氣體數據管理臺賬管理體系。探索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綜合利用工程。(7)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要求,各生產裝置、輔助設施及公用工程設施在布置上按照污染物泄漏的可能,將廠區劃分為重點防滲區、一般防滲區、簡單防滲區。根據不同的防滲區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重點防滲區包括熱脫附生產車間、油基巖屑儲存車間、灰渣轉運庫、儲罐區、?;穫}庫、事故水池、雨水收集系統、初期雨水池、循環水池、污水收集系統、污水處理站、地磅、危險廢物暫存間;一般防滲區為廠區內道路;簡單防滲區為綠化區、辦公管理區,僅進行地面硬化。落實地下水、土壤污染監控計劃和風險防范措施,避免對地下水和土壤環境造成污染。 公眾參與:項目公眾參與采取三次網絡公示、兩次報紙公示和一次張貼公告的形式。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對該項目的反饋意見。公眾參與方式、程序均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4號令)的有關規定。 | 0991-2890219 |
2 | 新疆嘉洲環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廢棄資源回收利用項目 | 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 | 新疆嘉洲環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阿克蘇地區新地礦產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項目新建4條生產線,分別為1條廢礦物油綜合利用30000噸/年生產線、1條危險廢物焚燒處置30000噸/年生產線、1條廢鐵桶、油漆桶、化工桶等危險廢棄包裝物綜合利用3000噸/年生產線、1條再生資源塑料造粒8000噸/年生產線及其配套工程。項目總投資18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約3564.5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19.8%。
| 主要環境影響及措施:(1)廢氣:①有組織廢氣:丙類倉庫廢氣、化驗室廢氣、塑料再生造粒廢氣分別采用負壓收集后,經同一套“堿洗+除霧+二級活性炭吸附裝置”處理,由1根25米高的排氣筒排放,廢氣中氨、硫化氫、臭氣濃度排放濃度均小于《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限值要求;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均小于《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2-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氟化物、硫酸霧、硝酸霧、氯化氫排放濃度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限值要求。儲罐呼吸廢氣、焚燒車間卸料大廳、平臺和料坑廢氣、廢礦物油綜合利用廢氣均引至焚燒車間焚燒處置;產生的焚燒廢氣經“SNCR脫硝+急冷+干法脫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濕法脫酸(二級)+除霧”處理,由1根50米高的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氟化物、氯化氫、汞及其化合物、鎘及其化合物、鉛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鉻及其化合物、錫、銻、銅、錳、鎳、鈷及其化合物(Sn+Sb+Cu+Mn+Ni+一氧化碳計)、二噁英類排放濃度均小于《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20)限值,非甲烷總烴排放濃度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要求,氨排放濃度小于《火電廠氮氧化物防治技術政策》限值要求。熔鹽爐采用低氮燃燒技術,由1根15米高的排氣筒排放,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濃度均小于《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白土下料粉塵經布袋除塵器處理后,由1根25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顆粒物排放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要求。廢鐵桶清洗廢氣和污水處理廢氣采用負壓收集后,經過同一套“堿洗+除霧+二級活性炭裝置”處理,由1根25米高排氣筒排放,廢氣中非甲烷總烴排放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要求,《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限值要求。項目辦公生活區設職工食堂,食堂燃料為清潔能源天然氣,食堂油煙經油煙凈化裝置凈化處理后,通過專門煙道引至屋頂排放。油煙排放濃度小于《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限值要求。②無組織廢氣:綜合處理車間、塑料加工車間、丙類倉庫車間、焚燒車間卸料大廳、料坑均密閉,廢氣負壓收集;儲罐區采用浸沒式裝卸、安裝呼吸閥擋板;礦物油精制區定期檢查管道、閥門、法蘭等處的“跑、冒、滴、漏”;采用技術質量可靠的設備、儀表控制、閥門等,機泵采用無泄漏屏蔽泵;白土下料及攪拌負壓收集;粉倉設置倉頂袋式除塵器;化驗室中設置通風櫥、萬向罩、負壓收集;柴油發電機房加強通風換氣。采取以上措施后,廠界氨、硫化氫、臭氣濃度無組織排放小于《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要求;廠界非甲烷總烴無組織排放濃度小于《合成樹脂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2-2015)(含2024年修改單)限值要求;廠界、顆粒物、硫酸霧、氯化氫、硝酸霧無組織排放濃度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限值要求,廠區內非甲烷總烴無組織排放濃度小于《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GB37822-2019)限值要求。(2)廢水:項目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分質回用”的原則,全廠設置1座處理規模為70立方米/天的污水處理站,分2個前端處理系統(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其他廢水處理系統)和1個后端處理系統(A2O工序)。余熱鍋爐部分用于出渣機補充水,剩余同軟水制備排放濃鹽水、濕法脫酸廢水、廢氣噴淋裝置排水進入含鹽廢水處理系統。含鹽廢水處理系統采用“絮凝沉淀+RO膜”處理;廢礦物油綜合利用廢水、地面沖洗廢水、車輛沖洗廢水、化驗室廢水進入其他廢水處理系統,采用“三級隔油+氣浮+微電解+絮凝沉淀+活性炭”工藝處理;2個前端處理系統出水水質均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限值要求后,再進入A2O工序進行處理。污水處理站的后端處理系統(A2O工序)出水水質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24)限值要求后,回用急冷塔用水,不外排。廢桶清洗廢水經焚燒系統焚燒處理。生活污水經廠區化糞池、隔油池處理后排至新疆阿拉爾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處理。(3)噪聲:優先選擇低噪聲的設備,采用消聲、隔聲及減振等措施,采取加裝隔聲罩、安裝減振墊等方式進行處理,鼓風機、各種泵類、引風機等置于封閉式廠房內;對于空氣動力性噪聲,采取安裝消聲器或將傳動設備的硬連接改為軟連接,在引風機入口處等安裝消聲器,車間內采取吸聲和隔聲等降噪措施;加強廠區綠化,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加強設備的維護和保養。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后,廠界噪聲排放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限值要求。(4)固體廢物:①危險廢物:廠區建設兩座危險廢物貯存庫(丙類倉庫)和2座儲罐區(甲類罐區和丙類罐區)。焚燒爐渣、飛灰定期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處置;其余廠區產生的各類危險廢物分區分類暫存于丙類倉庫和儲罐區,定期送至焚燒車間焚燒處理。②一般固體廢物:廢舊塑料再生車間分揀雜物,廢塑料清洗廢渣、泥沙,定期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阿拉爾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廢氣治理布袋除塵器除塵灰回用于生產;廢離子交換樹脂及廢膜交由廠家回收。③生活垃圾:各類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阿拉爾市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距離21公里。(5)環境風險:項目所涉及的危險物質主要為油基頁巖、硫酸、天然氣、回收油,危險化學品儲存、運輸均須遵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化學危險物品管理條例》的要求。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須具有危險化學品運輸資質、危險廢物運輸許可證;運輸容器由定點單位生產、經檢測、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運輸車輛配備足夠的堵漏、滅火等事故應急器材。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須符合《危險廢物收集 貯存 運輸技術規范》(HJ2025-2012)的相關要求,危險廢物暫存間須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中的相關要求規范設置。建設單位須制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規范化的危險廢物臺賬制度,嚴格落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和轉移聯單制度。項目危險廢物運輸工作全部外委具有危險廢物運輸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其轉移車輛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并保存相關影像資料。廠區設置1座1300立方米的事故水池,用于收集裝置圍堰泄漏的物料、消防廢水。發生事故時,通過泵將事故廢水泵入事故水池,經調蓄排入污水處理站妥善處理。廠區設置1座15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池,初期雨水經初期雨水池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妥善處理。罐區及廠區須嚴格按照《建筑防火通用規范》(GB55037-2022)的要求建設。儲罐與生產設施保持足夠防火間距;儲罐設置高低液位報警系統,自動監測罐內液位高低,并與進料關閉裝置聯鎖,避免操作失誤造成的冒罐事故。儲罐罐體均設置靜電接地措施,罐區及庫區入口及樓梯口設消除人體靜電的設施,在裝罐、輸出時限制流速,防止靜電產生。罐區周邊設置圍堰,儲罐泄漏情況下,泄漏料液被阻擋在圍堰內,同時立即啟動料液收集設施,盡快收集泄漏物料,并將事故泄漏的料液送備用罐回收利用,減輕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廢氣中重金屬污染物經冷卻、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處理相結合進行吸附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采用吸附沉降的前端處理系統處理;地下水和土壤防治按照分區防滲的要求做好相關防滲工作。項目采用先進、可靠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嚴防“跑、冒、滴、漏”,實現全過程密閉化生產;對生產工段各裝置設置流量、壓力檢測與控制系統。廠區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制定切實可行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培訓和演練工作,加強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和環境應急隊伍的建設,確保應急措施落實到位。建設單位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要求,開展脫硝、粉塵治理、污水處理等環保設備設施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責任措施。(6)溫室氣體排放:購入效率高、能耗少、成本低的先進設備;選擇合理的供電電壓和供電方式;實行各生產線、工段耗能專人管理,杜絕大功率設備頻繁啟動??倛D按照工藝流向布置,物料順行,合理分配運輸量,減少物流,減少折返、迂回以及貨物的重復裝卸和搬運,減少廠內運輸貨物周轉量,縮短運輸距離;工藝設備和建構筑物合理布局。(7)地下水及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要求,各生產裝置、輔助設施及公用工程設施在布置上按照污染物泄漏的可能,將廠區劃分為重點防滲區、一般防滲區、簡單防滲區。根據不同的防滲區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重點防滲區包括焚燒車間、綜合處理車間、污水處理站、甲類罐區、丙類罐區、2座丙類倉庫、應急事故池、礦物油精制區、循環水池重點防滲區,其中丙類倉庫及罐區參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的相關要求;一般防滲區為塑料車間、泵房;簡單防滲區為綜合樓、停車場、廠區道路等,僅進行地面硬化。落實地下水、土壤污染監控計劃和風險防范措施,避免對地下水和土壤環境造成污染。 公眾參與:項目公眾參與采取三次網絡公示、兩次報紙公示和一次張貼公告的形式。公示期間未收到公眾對該項目的反饋意見。公眾參與方式、程序均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4號令)的有關規定。 | 0991-289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