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第1页在线观看,在线免费欧美anal-ese视频网站,欧美色图综合视频在线,日韩欧美在线观看污

兵團政務網 無障礙瀏覽

關于第四師可克達拉2×350MW熱電聯產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發布時間:2025年02月06日 信息來源:兵團生態環境局 編輯: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
【字體: 打印本頁
作者: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處

新疆榮新電力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于上報第四師可克達拉2×350MW熱電聯產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該項目位于可克達拉市東北側約8公里處,距離可克達拉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北方向30公里,新建2×350兆瓦超臨界抽汽凝汽式直接空冷汽輪機組,配兩臺1280/小時超臨界一次中間再熱煤粉鍋爐,同步建設煙氣脫硫、脫硝和除塵系統。配套建設事故貯灰場、燃煤儲運系統、除灰渣系統、220千伏升壓站及配電裝置、廢水處理及回用系統等公用、輔助、貯運及環保工程。機組年利用小時數5586小時,設計年發電量35億千瓦·時,年供熱量1006.3萬吉焦。工程總投資3425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41767萬元,占總投資的12.19%

二、項目符合產業結構調整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符合《火電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符合《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熱電聯產規劃(2024-2035)》《可克達拉市城市供熱專項規劃(2024-2035)》及規劃環評要求。兵團發展改革委于2024717日出具了《關于新疆榮新電力有限公司可克達拉2×350MW熱電聯產工程項目核準內容變更的批復》(兵發改能源發〔2024270)。

項目實施后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須嚴格落實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和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并實施嚴格的環境管理制度和環境監控計劃,建立及時有效的應急響應與聯動機制。綜合考慮,我局原則同意你公司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所列建設項目的規模、工藝、地點和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三、項目建設和運行管理中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配合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及其相關部門做好供熱區相關工作。項目建成投產且穩定運行第2個采暖季前,關停、淘汰或拆除供熱區域內的12臺燃煤小鍋爐,供熱半徑20公里范圍內不再新建燃煤鍋爐和小熱電機組;項目投運后,新疆綠翔熱力有限公司2100/小時和165/小時燃煤鍋爐須停運作為應急備用鍋爐。項目配套熱網應與本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運。

(二)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美麗兵團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相關要求,樹立生態保護和環境質量改善理念,在設計、建設和運行中,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采用國內外成熟可靠、技術先進、環境友好的工藝技術方案,選用優質裝備和原材料,強化各裝置節能降耗和減污降碳措施,減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三)落實清潔運輸管理要求,鼓勵采用封閉式方式和新能源車輛短距離運輸煤炭。煤炭及其他原料采用新能源或國六排放標準車輛(優先采用新能源)運輸進廠;廠內非道路移動機械優先采用新能源,無對應產品的滿足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嚴格按照《重點行業移動源監管與核查技術指南》要求,建設覆蓋所有運輸車輛進出企業廠區出入口的門禁及視頻監控系統,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規范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進出廠及廠內運輸車輛基本信息電子臺賬,實施信息自動記錄,實時保存、更新和上傳。

(四)嚴格落實各項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燃用設計煤種,鍋爐煙氣采用低氮燃燒技術和SCR脫硝工藝,以尿素為脫硝還原劑,設置精準噴氨系統,脫硝效率不低于85%;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不設置煙氣換熱器(GGH)和煙氣旁路,脫硫效率不低于98.7%;采用配高頻電源供電的低低溫雙室五電場靜電除塵器,綜合除塵效率不低于99.97%;除塵、脫硫、脫硝對汞協同去除效率不低于70%處理后煙氣通過210米高煙囪排放。煙氣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執行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限值要求,汞及其化合物排放執行《燃煤電廠煙氣汞污染物排放標準》(DB65/T3909-2016)相應限值要求,林格曼黑度排放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表1相應限值要求;氨逃逸濃度控制在《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煙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53-2018)限值要求內(≤2.5mg/m3)。

在保障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采取密閉、封閉等有效治理措施控制物料輸送、物料儲存、制備過程的無組織排放。

產塵點按照“應收盡收”原則合理配置廢氣收集設施,優化收集風量。轉運站、碎煤機室、煤倉間等產塵點粉塵采用脈沖布袋除塵器處理后排放;石灰石粉倉、灰庫均配套脈沖布袋除塵器除塵。粉塵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氣污染物二級排放限值要求。

汽車卸煤區域采取封閉措施,采用液壓翻板式汽車自動卸車系統,配套負壓收塵、脈沖布袋除塵、微霧抑塵等裝置;建設全封閉條形煤場及封閉式輸煤棧橋,煤場配置自動噴淋裝置;原煤斗配脈沖布袋除塵器;煤炭等塊狀物料廠內采用帶式輸送機封閉輸送,制煤系統采用密閉裝置;設置石灰石粉倉、灰庫、脫硫石膏儲存間等封閉式料倉;粉煤灰、石灰等粉狀物料采用氣力輸送設備、專用罐車密閉輸送;尿素采用袋裝由專用汽車運輸,尿素溶液廠內采用固定頂罐儲存,架空管道輸送;配備自動感應式高壓清洗裝置,對運輸車輛的車輪、底盤、車身進行沖洗;廠區及周邊道路全部硬化,及時清掃、定期灑水。廠界無組織污染物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及《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相應限值要求。

項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不得超過331.432/年、381.74/年和119.07/年。

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從源頭防控、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回收利用等方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制定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和碳排放管理制度。積極拓展二氧化碳收集利用途徑,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五)嚴格落實各項水污染防治措施。生產用水采用可克達拉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強化節水措施,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一水多用”原則建設供排水、再生水深度處理、污水處理及回用系統,強化水資源的梯級、循環使用要求,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再生水采用“超濾+反滲透+逆流再生陰陽離子交換”工藝深度處理,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19923-2024)后用于生產。脫硫廢水經“預處理+低溫煙道氣濃縮+高溫旁路煙道氣固化”處理,實現廢水不外排;含煤廢水經煤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于輸煤系統中水及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酸堿廢水、凝結水精處理系統廢水經工業廢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反滲透濃水經沉淀過濾處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經生活污水處理站處理后回用。全廠生產廢水、生活污水全部回用于生產,不外排,回用水水質執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19923-2024)中的相應用水標準限值。鍋爐啟動和大修產生的酸洗廢水委托酸洗公司回收處置。

(六)落實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頭防控、分區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原則進行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按照導則要求,落實分區防滲和監控措施,對工業廢水處理站(含廢水池)、脫硫廢水零排放干燥塔和濃縮塔、煤水處理站、廢污水管網、事故油池、事故水池、生活污水處理站、石膏脫水及處理間、氧化風機房及漿液循環泵房、中水處理站、埋地油罐區、危險廢物貯存庫、事故貯灰場等區域進行重點防滲。加強防滲設施的日常維護,對出現損壞的防滲設施應及時修復和加固,確保防滲設施牢固安全。

加強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建立完善的土壤和地下水監測制度根據污染源分布和地下水徑流方向,合理設置監控井和土壤監測點,確保及時發現廠區滲漏情況并采取補救措施,減少對土壤和地下水的不利環境影響。

(七)強化各項環境風險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環境風險。加強危險品儲運和使用管理,按規范設置報警、緊急切斷及緊急停車系統,建立環境風險事故三級防范措施。生產裝置區安裝可燃氣體濃度檢測報警裝置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各類儲罐采用固定頂罐并設置密封裝置,儲罐區合理設置圍堰。加強對除塵、脫硫、脫硝等系統裝置運行的管理,一旦出現事故,必須及時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事故發生。220千伏變電站設置足夠容積的事故油池收集廢變壓器油。廠內設置足夠容積的事故水池,收集事故水送廠區工業廢水處理站妥善處理。

按規定開展脫硫脫硝、粉塵治理、污水處理等環保設備設施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責任措施。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定期開展環境風險應急培訓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有效防控環境風險。一旦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減輕或消除對大氣、土壤、地下水環境的污染。

(八)嚴格落實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處理和處置,確保不造成二次污染。除灰渣系統應采用灰渣分除、干灰貯存方式。廢脫硝催化劑、廢變壓器油、廢機油、廢機油桶、廢鉛蓄電池等危險廢物交有資質的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處置。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強化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的環境保護措施,有效防范突發環境事件。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23)建設和管理危險廢物貯存庫。

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石子煤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優先綜合利用,綜合利用不暢時運往事故貯灰場分區貯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和處置,以及事故貯灰場選址、建設和運行須符合《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20)要求。

(九)嚴格落實聲環境保護措施。優化廠區平面布置,優先選用低噪聲設備,采取消聲、隔聲、減振等措施有效控制噪聲污染加強廠區內固定設備、運輸工具、貨物裝卸等噪聲源管理,確保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 12348-2008)中3類標準。

(十)嚴格落實工頻電場、工頻磁場污染防治措施。合理布局變電站,變電站廠房外懸掛設立警示和防護指示標志及環保標志;加強電磁水平監測。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場強度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相關限值要求。

(十一)嚴格落實各項污染源和生態環境監測計劃。建立污染源臺賬制度,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HJ819-2017)及《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火力發電及鍋爐》(HJ820-2017相關要求,制定廢水、廢氣污染物排放及廠界環境噪聲自行監測方案并開展監測,保存原始監測記錄,定期向公眾公布污染物排放監測結果。

按照《關于做好重點單位自動監控安裝聯網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執法函〔2021484號)規定,在煙氣排放口安裝煙氣排放連續在線監測系統(CEMS),煙氣連續監測現場端系統中一次儀表數據不允許經工控機處理后再發送至數采儀,須直接采集傳輸至生態環境部門監控平臺;安裝分布式控制系統(DCS),接入鍋爐、汽輪機及煙氣污染治理設施主要參數;煤場下風向布設空氣質量監測微站;按季度對脫硫廢水開展自行監測;煤場、灰場、石灰石粉倉、灰庫、渣倉、脫硫石膏庫、危險廢物貯存庫、CEMS站房內及采樣平臺等重點環節安裝高清視頻監控設施。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空氣質量監測微站、過程監控和視頻監控設施均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并驗收。

(十二)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落實防沙治沙措施,防止施工廢水、揚塵、噪聲污染、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

(十三)完善企業各項環境管理制度,加強環境管理。在項目施工和運營過程中,主動發布企業環境保護信息,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建立暢通的公眾參與渠道,加強宣傳與溝通工作,及時解決公眾反映的環境問題,滿足公眾合理的環境保護訴求。

四、配合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及有關單位,按期完成區域污染物削減措施,確保本項目配套削減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少于381.74/。全部削減措施須在建設項目取得排污許可證前完成。

五、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施工招標文件和施工合同應明確環保條款和責任,認真落實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按規定程序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準后,該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生產工藝和環境保護措施發生重大變動,且可能導致環境影響顯著變化(特別是不利環境影響加重)的,應當重新報批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六、在項目發生實際排污行為前,按照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認真梳理并確認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后,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

七、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生態環境局要履行屬地監管職責,切實承擔事中事后監管主要責任,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環執法〔202170號)要求,加強對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后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送第四師可克達拉市生態環境局,按規定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